下次產檢就要改成一星期一次囉~


今天護士問我説身體有沒有什麼問題啊
我就說我的肚皮很癢
護士就說因為懷孕的關係,賀爾蒙的改變,所以這是正常的~像還會有肚子有一條線,乳頭變黑,腋下也會黑~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你月經10個沒來...

聽完之後終於了解了~


而且我不知道從何時,鼻子都紅通通的~
我就覺得很納悶
後來我姑姑跟我說他有看過懷孕的人鼻子都紅通通的
我也上網查了一下,真的有些人會耶~
也是因為懷孕的關係~身體有些改變...
我的鼻子紅到都很像小丑


因為懷孕37周~要做"乙型鏈球菌"的檢查...需要自費

為什麼要做"乙型鏈球菌"呢?

乙型鏈球菌 又叫 『B型鏈球菌』簡稱『GBS』
這種細菌受到普遍重視是因為它會造成新生兒感染,敗血症以及新生兒腦膜炎等問題。
據估計,一般孕婦無症狀性的陰道CBS菌落帶菌率約在百分之五至三十之譜。
就已知道產道內檢出乙群鏈球菌的孕婦,約有百分之十五的新生兒帶菌,但這個比率遠超過新生兒發病率(約千分之六)。
一般相信早產、低體重、產婦發燒以及早期破水等因素,常與新生兒CBS感染有密切關連性,但足月足重的新生兒一樣無法倖免。
新生兒感染常可見早發性或遲發性的感染表癥。

及早型發作:
指出生後一週內發病,通常在48小時之內常見症狀急驟演變,臨床上病況急速惡化,以至死亡等高死亡率的急症。
受感染者大都是低體體兒,而最可怕的一種狀況就是表現出敗血性休克伴有呼吸窘迫,雖極力在抗生素的治療下,數小時之內亦快速踏入新生兒死亡之途。
大多數的新生兒表現出肺部感染、呼吸窘迫的問題,但也有三分之一的個案併發新生兒腦膜炎。

延遲型發作:
通常在出生後一個星期,漸進式發病,大多數的病兒以腦膜炎來表現病況。
其死亡率則降低到15%至30%,但伴有腦膜炎的個案,卻有多半數合併神經學上的後遺症。
大都多的新生兒帶菌者都是無症狀的,因此診斷依然需要依賴細菌培養、分離以及型別鑑定。
取樣的地方包括肚臍、喉頭、外耳道、膀胱尿液及直腸口,而孕婦感染的症狀則包括畏寒、發燒、子宮壓痛、解尿疼痛、尿急及菌尿或膿尿等非特異性感染症狀。

目前對於防治乙群鏈球菌的感染在即將進入最後一個月的孕期時作細菌篩檢,若是帶菌者,則需治療,且應禁絕性事活動。
一週後再予檢查,確認是否治癒。如果仍是帶菌者,或尚未及複檢時,已入院待產,這就要提醒醫護人員對該個案付予更多注意。
諸如早期破水者應注意感染發炎的跡象,儘可能『減少手指內診』的次數,儘早分娩胎兒,轉知新生兒科醫師注意監視小寶寶,甚至及早給予抗生素治療。
未破水者進入陣痛待產階段,可以考慮給予高劑量抗生素預防感染,一有胎心速頻脈,或母體發燒即應考慮儘速分娩。

對所有這些高危險帶菌孕婦,下次懷孕前,懷孕的前、中、後期都應作CBS培養,若出現陽性菌種即併同配偶同時治療。從而將這種難纏的細菌感染的機會或禍源降到最底的程度。

B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的腸內菌,大約10至35%健康婦女的下腸道或是陰道裡面,都可以發現B型鏈球菌的蹤跡。通常B型鏈球菌並不會危害到健康,但是偶而會導致厲害的健康問題,其中約有一半的B型鏈球菌感染發生在新生兒身上。
對新生兒而言,B型鏈球菌是敗血症和腦膜炎最常見的原因,也是新生兒肺炎常見的病因。
感染B型鏈球菌腦膜炎的新生兒即使治癒以後,也常常留下一些後遺症,例如:聽力或是視力受損、學習障礙、運動障礙或是腦性麻痺等等。通常寶寶受到感染的來源來自於媽媽的產道,B型鏈球菌也會引起早產、死產或是流產的問題。
美國婦產科學院在2002年11月29日所發表的新聞稿當中,呼籲婦產科醫師應該在孕婦懷孕35至37週的時候進行B型鏈球菌的培養篩檢,或者是在生產的過程當中評估B型鏈球菌的臨床危險因子。
目前國內並沒有將B型鏈球菌的篩檢,列入健保產檢的給付項目之內,大部分醫療院所也沒有將相關檢查列為例行檢查項目。參考美國婦產科學院的建議,建議考慮將B型鏈球菌篩檢列為產前檢查的例行檢查項目..
 


因為我要自然產...也問過自然產的朋友...因為自然產的話,小孩是從產道出來
做乙型鏈球菌的篩檢,主要也是檢查產道是否有細菌感染...以免小孩從產道出來受到感染
為了小孩的安全著想...就要來做...


【費用】乙型鏈球菌+掛號 = 960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hs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